思南的眾多美食中,色、香、味俱全的花甜粑最為獨特。其片片如一的花卉圖案每每令外地游客驚訝,而在品嘗之后,對它香糯綿滑的口感贊賞有加。常常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它那工藝獨特、鑲嵌其中的花卉圖案究竟是怎么做成的?
花甜粑的原料是糯米和粳米(大米)。制作時,先將糯米和粳米淘洗并過濾水分,兩者混合,用石碓或石磨舂成粉末狀的米面。舂碓或推磨富于節(jié)奏和美感,卻是一項繁重的體力勞動。逢年過節(jié),烏江兩岸到處都是此起彼伏的舂碓聲。
米面制成后,先取其中三分之一,摻水下鍋,不斷攪拌直至完全熟透,成為“米漿”,這個過程叫做“打漿子”。接下來,將米漿放上案板,與其余的生米面反復(fù)揉搓,可謂千回百轉(zhuǎn),千錘百煉。經(jīng)過若干回合的揉搓,形成了黏和的面團,進入花甜粑制作的關(guān)鍵階段——壓花。通過一番巧妙的工藝(工藝過程暫且保密),花甜粑基本成型,然后放進蒸鍋,柴火蒸熟,花甜粑就做成了,但還不能馬上食用,得等其完全冷卻,才可享用。整個過程需要40多個小時。
花甜粑的外形平淡無奇,與各地年糕似乎無甚差別。但你只要將條狀的花甜粑橫向切片,就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每一片都是紅花綠草,鳥獸蟲魚,而且片片相同,好像克隆的一般,令人稱奇;ㄓ心档ぁ⒃录,草木有松枝、幽蘭,此外還有翩飛成對的蝴蝶。也可做成“!薄ⅰ暗摗、“壽”、“喜”等字,一雙巧手,變化隨心。
因為有揉搓和加火蒸煮的過程,這些花草也如同陶瓷燒烤過程中釉色的變化一樣,有了一些隨意的點染和變形,平添了天意的成分。因為上帝的參與,花甜粑的圖案便游走于寫實與寫意之間,有些不可捉摸、妙處不可言傳。
關(guān)于花甜粑有個美麗傳說。古時候有個思南書生告別心上人遠(yuǎn)走京城,幾年后經(jīng)過一番奮斗終于功成名就,但因為公務(wù)繁忙一直未能回家探親。苦等苦熬的姑娘情急之中有了主意,把書生最愛吃的糯米做成甜粑,把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畫在甜粑之上,托人捎給遠(yuǎn)方的心上人。這一招果然奏效,睹物思人的書生讀懂了姑娘的滿腔情意和心事,思鄉(xiāng)情切,立馬翻山越嶺,告假還鄉(xiāng),回來與姑娘成親。自從有了這段佳話后,思南人做甜粑就不再簡單了,總是要加上工序復(fù)雜的花卉圖案。
花甜粑的吃法很多,將其切成片片,可以水煮、可以甑蒸、可以烤食,還可以加入甜甜的糯米酒,做成“甜米酒煮花甜粑”,招待“當(dāng)緊客”(貴賓)。
糯米是思南各族百姓風(fēng)味食品之一,口感香糯粘滑,富含B族維生素、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和淀粉等,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溫脾暖胃,補中益氣。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食療功效,此外還有收澀作用,對尿頻、自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被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視為一種溫和的滋補品。
粳米又名大米,是思南各族百姓常年主食,可蒸米飯,還可以煮粥,粳米煮粥香氣撲鼻,養(yǎng)身健體。南宋陸游有《食粥》詩句:“世人個個學(xué)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粳米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B族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富有健脾養(yǎng)胃、補中益氣、強壯筋骨、止虛寒瀉痢等功效。民間諺語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里的“飯”多指米飯。而將糯米和粳米混合做成甜粑,體現(xiàn)了思南人生活的智慧和美學(xué)。
花甜粑香糯微甜,可謂色香味俱全,完全是一種藝術(shù)美食。有些初來思南的客人,往往對那些美麗的花朵贊不絕口、不忍下口。而一片入喉,頓時齒頰生香。那些美麗的花瓣,更是從此難忘。
香甜的可口的“花甜粑”---民間的特色,用糯米做的,小時侯每年過年都要準(zhǔn)備,可以烤著蘸白糖吃,可以煎著吃,也可以煮著吃,里面的花色很見功底,全靠師傅用竹片壓出來,復(fù)雜的有蝴蝶、牡丹、松樹,簡單的就更多了。
【做法】
主料:糯米8千克,大米2千克
輔料:莧菜汁適量
制作過程:將糯米和大米篩選、淘洗干凈,濾干水分,混合舂成米面,取三分之一的米面下鍋攪拌成熟漿,再加入其余米面揉成半生熟面團,搓成條,用手壓扁,搟成3~4厘米寬的條形,視制作花形的繁簡,搟成三、五、七層不等,取莧菜汁涂在每一層上,將其全部重疊搓成卷,按花瓣的多少而確定壓型次數(shù),然后將粑卷呈水平方向摔、搓、揉、壓(不可呈垂直方向壓揉),上籠用大火蒸熟即成;也可將花甜粑用木模制成帶有“福、祿、壽、喜”等字型的圖案,食用時切成片,煮、蒸、烤食均可,還可用甜酒釀同煮加入白糖食用。
味型:微甜
特點:香糯適口,花形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