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 | 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網(wǎng)站名稱: | 中國梵凈山旅游網(wǎng)更新時間:2024/10/25 22:08:04 |
相近名稱: | 貴州梵凈山官網(wǎng),銅仁市委外宣辦,銅仁市文體廣電局,銅仁市旅游局,銅仁市梵管委, 梵凈山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梵凈山旅游投資有限公司 |
網(wǎng)址URL: | 中國梵凈山旅游網(wǎng) |
辦公地址: | 貴州省銅仁市梵凈山景區(qū) (郵編:554300) 〖查看該位置電子地圖〗 |
電話傳真: | 0856-5210557、3911678 |
電子郵箱: | 1919190856#qq.com(發(fā)電子郵件時請將#改為@) |
服務(wù)QQ: | 1919190856(客服QQ) |
網(wǎng)站備案: | 黔ICP備13002744號 |
相關(guān)簡介: | 【中國梵凈山旅游網(wǎng)】是貴州省委員會下屬官方梵凈山、銅仁旅游網(wǎng)絡(luò)交互、宣傳信息平臺,為您提供最權(quán)威的梵凈山、銅仁旅游信息、新聞,為您游覽貴州梵凈山、銅仁風(fēng)光提供最安全、最權(quán)威保障。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主峰,位于貴州江口縣、印江自治縣與松桃苗族自治縣交界處,總面積567平方公里,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1986年列入國家自然保護區(qū),是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保護網(wǎng)成員單位,兼有“峨眉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威”的秀麗風(fēng)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渾然一體。作為佛教名山,歷史悠久,為“天下眾名岳之宗”,最早開發(fā)于16世紀明萬歷年間,修建梵剎廟宇,開鑿朝山便道,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是我國惟一的彌勒道場,成為馳名全國的五大佛教朝圣名山之一。 梵凈山的佛教文化豐贍。 一是廟。歷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shù)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產(chǎn)遍及周圍30多里。釋迦殿、彌勒殿在金頂上,始建于明朝,左為釋迦殿,右為彌勒殿,中為金刀峽,天橋橫跨峽上以溝通兩殿。廟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jīng)臺,一名說法臺。這組建筑地處梵凈山絕頂,下臨一千多米的深谷,舉目四眺,百里風(fēng)云盡收眼底,甚為壯觀。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頂左側(cè),正殿三間,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寺”五字,兩側(cè)配殿八間,僅存部分殘墻,全部建筑面積占地1250平方米。鎮(zhèn)國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紀50年代傾塌。金頂古廟較多,遺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頂、圓通殿等多處,可惜尚存文字資料少。 二是碑石和摩崖。“敕賜重建梵凈山金頂序”碑位于金頂東北500米處的老金頂腳,海拔2270米,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為古排樓式,碑帽已脫落,而鑲碑石坊及鼓形護腳、敦厚的臺基仍舊完好。額鐫“敕賜”二字,故俗稱敕賜碑。碑左右騰龍拱護上罩云朵,碑文四周綴以卷葉花邊。碑文楷字,1349字,其中序文833字,附載516字,對梵凈山地形地貌、名勝風(fēng)光、歷史沿革等都有記述,稱其為“天下眾名岳之宗”,而且“自開避迄今,海內(nèi)信奉而奔趨,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欽謁,恒見月盛而日新。久已亙靈馳于兩京,傾動于十三布政,勞旌于撫按,頻顧于道府”等,是目前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內(nèi)容最完整的文物,是梵凈山的鎮(zhèn)山之寶,1982年2月列為省級保護文物。茶殿碑,1979年發(fā)現(xiàn)于金頂左側(cè)古茶殿遺址內(nèi),系清同治光緒年間梵凈山隆參和尚的記載碑,對山水風(fēng)光,名勝物產(chǎn)、寺廟興廢和紅號等起義均有記述,尤以光緒年間以劉滿為首的清軍哥老會起義余部進駐梵凈山記載最詳,對清末政治社會經(jīng)濟有重要史料價值。金頂摩崖,1982年5月文物工作者發(fā)現(xiàn),共13則,除金刀峽和觀音洞各一則外,其余均鐫刻在金頂中部的一大石壁上。陰刻,刊刻時間上溯至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20年),下迄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大部分為記事之作。禁砍山林碑,共兩塊,分別刻記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護理貴州巡撫麟慶、貴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三是橋。天橋架于金刀峽之上的石拱橋,凌空千尺,極為壯觀,橋面寬1.86米,長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應(yīng)當(dāng)與釋迦、彌勒殿同。二天橋在金頂腰,高3.9米,寬3米,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這兩座橋迄今保存完好。 四是洞穴。觀音洞在金頂半山凹處,外方砌石墻,有巖漿泉水涌出,屬上金頂?shù)陌肷匠葜帯>呕识丛诮痦敱奔s1公里,為一天然石洞,面積100多平方米,傳說九皇娘修煉之處,洞門為塊石砌成,洞內(nèi)有皇娘梳妝井和磨簪石等。 五是奇峰經(jīng)石。金頂高約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縫名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金頂周圍萬卷經(jīng)書、蘑菇石、老鷹巖、“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頂千姿百態(tài),角峰相遂,百丈深淵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稱一絕。 六是云海波濤。從金頂遠望,白云無際,濃密處如堆積的新絮;稀疏時像薄洗的輕紗。面對此景,清人有詩云:“轉(zhuǎn)眼風(fēng)云相會處,憑空移步作神仙! 七是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后,在與太陽相對的云霧中出現(xiàn)五彩光環(huán),中嵌人影,人動影動。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濃霧中還會出現(xiàn)比人高大數(shù)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紅葉。梵凈山紅花綠葉四季不敗,珙桐、杜鵑、玉蘭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輪番開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數(shù)百年來,湘、鄂、川、黔、贛、滇、閩及東西各國善男信女前來朝拜,絡(luò)繹不絕,“崔巍不減五岳,靈異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見當(dāng)時佛教之盛況。 梵凈山從金頂摩崖石刻到廟宇的斷垣殘壁,從民間故事傳說到民風(fēng)民俗,都透出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息。雖然,由于現(xiàn)代社會人類活動,森林及動物大量減少,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態(tài)并擁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的地球“綠寶石”名氣大增。已成為全國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態(tài)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